牛舍環境調節

(二)牛隻生長與環境


肉牛


圖 15. 荷蘭牛,短角肉牛及娟姍牛的生長曲線(摘自 Johnson 等,1958;Ragsdale,1960)

圖 15 所示為一般牛隻的生長曲線,包括:荷蘭牛,短角肉牛及娟姍牛。牛隻的生長速率在經濟面而言相當重要,對已經滿一歲的小牛可以每天加餵穀物與乾草達 0.9 kg 以加速其成長。圖 16 所示為兩種不同溫度( 10 ℃,27 ℃)下三種肉牛的生長速率, 以長肉率( kg/ 日)表示。


圖 16. 兩種不同溫度( 10 ℃,27 ℃)下三種肉牛的生長速率, 以長肉率(kg/日)表示 (摘自 Longhouse 等,1960)

維持生長所需的食物與能量可由消耗掉的食物轉換取得的能量減去維持生命所需計算而得。根據研究報告可知同在 20 ℃的氣溫下,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約為每公斤體重 9.13kJ/h ( Blaxter 與Wood, 1951 ), 8.42kJ/h ( Bryant 等, 1967 )與 8.80kJ/h (Gebremedhin 等, 1983 )。 將食物熱量轉變成身體內組織需消耗約815kcal/kg 的能量( Brody, 1945 )。在供應同量的食物下(約為體重的 10 ﹪), 小牛在 21 ℃下的生長速率為在 3 ℃下的 30 倍。 另外若要在 3 ℃時能維持像 21 ℃時一樣的生長速率,則每天需提供相當於體重 11.6 ﹪的飼料; 換言之, 需增加 16 ﹪的飼料(Gebremedhin 等, 1981 )。

泌乳牛


圖 17. 不同溫濕度情況對荷蘭牛產乳量的影響,虛線為正常情況下應有的產乳量衰減曲線 (摘自 Yeck 與 Stewart,1959)

圖 17 所示為不同溫濕度情況對荷蘭牛產乳量的影響,虛線為正常情況下應有的產乳量衰減曲線。

如圖 2 所示,對荷蘭牛而言, 理想的環境不應超過 24 ℃,娟姍牛則較耐熱, 可以承受到 27 ℃(Yeck 與 Stewart, 1959 ),而在下限方面娟姍牛是 -1 ℃, 荷蘭牛與棕瑞士( Brown Swiss )品種則為 -12 ℃。

溫濕度指標( THI )標示出溫度與濕度對產乳的關係, THI 對產乳量較高之品種的影響遠大於產量較少者(圖 18 )。溫濕度指標相當於人的不舒適指數,指數增加,可看出高泌乳牛的產乳量也會很快地減少。徐與劉( 1994 )則詳細量測畜舍內一整年的微氣候以瞭解其與乳牛產乳性狀之關係。研究成果指出牛乳產量與溫濕度指標(THI )及牛隻直腸溫度呈負相關,此亦與國外之研究相符合。


圖 18. 環境的溫濕度狀況對產乳量的影響,其中環境的溫濕度狀況以溫濕度指標表示 (THI)(摘自 Johnson 等,1962)

徐( 1994 )針對礦物質補充之組成與給予量對受熱緊迫泌乳牛泌乳量表現之影響進行研究。其初步結果為調高鈉、氯與鉀之含量可改善乳牛採食量與泌乳量,若再依新礦鹽推薦標準配製鹽磚供乳牛任食,可進一步改善泌乳量與飼料效率。



上一層 下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