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偶之基本原理

  如右圖所示,利用兩種均質之金屬導體A與B所製作形成之封閉迴路,當兩接合點之溫度為T1T2時,若T1T2時回路內產生電流i,若T1T2時無電流產生,當 T1T2時電流i之方向會相反。此種現象在1821年由T.J.Seebeck發現,因此被稱之為席貝克效應(Seebeck effect)。當回路內之電流流動時會產生電動勢,稱為熱電動勢(emf),將基準接點打開後之端子所量測之電動勢被稱為Seebeck emf。利用席貝克效應以兩種金屬與兩端接合點所形成之測定溫度感應裝置稱為熱電偶。

 

熱電偶使用限度

種類

連續使用時間(h)

各溫度下之熱電動勢(%)

溫度在常用限度情形下

溫度在過熱使用限度情形下

B

R

S

K

E

J

T

2000

2000

2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50

50

50

50

250

250

250

±0.5

±0.5

±0.5

±0.75

±0.75

±0.75

±0.75

  依據JISC 1602如上表所示,在清淨空氣中使用時各型熱電偶之連續使用時間與熱電動勢之變化情形。此種情形是熱電偶在無保護管狀態下,只有絕緣礙子之裸線熱電偶。熱電偶在實際上使用限度,必須要依使用之保護管、實際使用液氣體環境等因素考量之。

 

基本熱電偶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