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每次聽你的演講,感覺上你好像不是香港人。 答:我是台灣人。我十七歲來台灣,在這邊住了三十幾年,應該算是台灣人(用閩南語說)。我覺得,一個人在哪裡出生,屬於哪一個地區或哪一個縣市,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從小所接受的是哪一個民族的文化才重要。 智慧、理性、有知識的新台灣人 我們都是比較廣義的台灣人。住在台灣,在台灣工作,拿台灣的身分證,都是台灣人。將台灣人分成新的、舊的,這個都不是很必要。 我覺得自己是台灣人,我在台灣生長三十三年,在這裡讀書、成家。我一九六六年來的。我在這邊讀的書很多,生活時間也很長;跟我一起共事的人很多,我擔任企業的成績也很多;我納的稅很多,沒有在外面投資過,也沒有在外面買房子;我也沒有在外面的護照,也沒有在外面存款。 問:這麼多年下來,你有沒有什麼感想? 答:過去三十年,我們由農業社會變成工業社會;過去十年,我們由比較專制的社會變成比較開放的社會。所以,往後十年會進步更快。 我們過去有很多很多的歷史包袱。我們有些種族的矛盾,也有一些政治理念的分歧;有一些農業文化與工業文化的衝突,也有政治與民主的過渡期。 下一個世紀,所有台灣人都要變成新台灣人。二十一世紀會是新的世界,有新的科技、新的文化、新的社會法治,以及一個新的總統。我認為這些都是很大的轉機。 要成為比較有智慧、理性、有知識的新台灣人。這個比較重要。不是強調國民收入增加多少錢,這只是一個數字上的評比而已。也許我們的物價很高,但並不表示我們的生活品質好。 我們也一定要這樣做,否則會跟不上世界經濟的領先,也會跟不上國民整個品質的成長。國民生活品質高,是要物質與文化互相均衡。我相信我們的物質享受指數很高,但是文化的品質還停留在三流國家的水準。我想這是新台灣人要非常重視的事。 新台灣人除了生活文化品質,更要重視法治精神。 問:為什麼這兩個很重要? 答:守法有兩件事,一個是照自己的良心做事,一個是照法律的精神做事。不守法會有很多的爭執亂象,以及社會亂象。連經濟裡的亂象都會出現。 我們常把生活文化當成只是生活的配件,事實上,它應該是生活的主件。我們常把財富當成生活的目的,其實生活的文化才應是生活的目的。生活的文化、生活的品質,才是真正讓人幸福愉快的生活。 問:你要成立基金會(廣達文化教育基金會)是為了提高生活的文化? 答:我們成立基金會是為了提升社會對文化的態度。 努力去做,其他就看天看地 問:將來這個基金會的重點會是什麼? 答:我們的力量很有限。我們辦一些文藝活動,主要是偏重中國的文化。其實,中國的文化是我們中國人天生的一種特質,我們應該去加強中國文化的學習,接近中國文化,使心靈的特質得到發展的空間。 譬如中國人很重視孝道,也很重視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很多生活習慣中都包含了中國的倫理、哲學。 問:中國人天生的特質是什麼? 答:我一直感覺中國人是由農夫出身的。中國人比較尊重上一代、照顧下一代;重視兄弟姊妹的感情,也注重朋友;比較樂觀、保守一點;比較順其自然,也比較勤奮。 農夫一定要固定在一塊地方,努力去做,其他就看天看地;不像遊牧民族,例如美國人,就是牛仔。牛仔要有很大的好奇心,他會去找獵物;他沒有安全感,所以很重視物質。中國人五千年的文化、哲學觀念,近百年來被西方文明遮蓋了,是很可惜的事。 問:談談你的成長過程。 答:我從一歲到十七歲都是在香港長大,住在中環,中環是中西方文化並存的地方,看到外國人與中國人的互動,也看到最好的西方文化與中文文化互存。 我讀的是最古老的德明中學,是國民政府留在香港的一個學校,非常古老。中西兩方面文明的衝擊,我都體驗到。我初一時就讀莎士比亞、英文的《聖經 》,讀英文的希臘神話故事,也讀《論語》《大學》。 我發現這兩者之間差很多。西洋文學都沒有講什麼道理的,只說你不能做什麼事,可是並沒有把為什麼解釋得很清楚;中國的文化不是。中國的《論語》道理很高深,你會感覺中國文化真的非常有道理。 我在香港接觸到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到台灣反而落後。很多人不喜歡中國的文化,覺得太過落伍。其實中國文化很人性化、很自由的。 問:你十七歲時到台灣來,又有何感想? 答:我一歲時,由上海到香港。我是廣東人。我祖父在上海時,是在稅務司,是做官的。我爸爸在保險公司任職。 我來台灣時並沒有想很多,只是很開心,可以到台灣大學念書。當時中學的老師說,你一定要去台灣讀書,由台大的校門口騎腳踏車到裡面,可以騎半個小時,很大很大。可是來到台灣之後,覺得很奇怪,怎麼沒有牛奶喝,沒有肥皂買;只有黑人牙膏,沒有高露潔牙膏。 問:你在大學學到什麼?畢業之後,為何沒有出國念書? 答:其實我讀書沒有讀得很好。因為我很好奇,很喜歡思考問題,喜歡看很多書找答案。我讀書時,碰到一些很喜歡的科目,就會很好奇,會把問題搞得明白、通了,才算學會。所以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均衡地讀每一堂課。 我讀一些東西會讀到走火入魔,不是為了分數,所以分數很差。台大的學生真的是太厲害、太厲害,相形之下,我就有很大的自卑感。我同寢室中有一個同學,大學四年八個學期都考第一名。我跟他是很好很好的同學,我很崇拜他。我想,我這樣子的人出國也是浪費資源。當然,我去申請學校也申請不到好的,申請獎學金更是不可能。 對科技的東西感到好奇 問:你在念大學時,對什麼事情最感到好奇? 答:我對科技很多東西都感到好奇。當然,學生時代我會說,那我就當一個科學家,探討對宇宙、物理而言,什麼是最大、什麼是最小的?宇宙外面有什麼東西?這些問題要一直去想、想、想,要想出一個答案。最後還是想不出來宇宙外面有什麼東西。後來我發現我實在不是什麼科學家,沒有那個天分。 人生,好比是運動場。跑一百公尺短跑的冠軍,不見得打乒乓球會冠軍,沒有幾個人可以像亞里斯多德或米開蘭基羅。因為現在科技非常先進。 大二過了之後,我就放棄當科學家,專心讀技術方面的東西。當時電腦在學校才剛開始有一點點的課程,所以我就去學電腦。在一○一○之間,很有趣。這個比較有軌跡可循,比較不需要太多的幻想。整個思路、邏輯路線,可以很理性地找到答案,這個很有趣。 大四時,我開始學電腦。中間我也摸索了一段時間,我想這應該是以後適合我的行業。那時候很勇敢,看一看書,就把電腦做出來,把書裡面的設計做成一個機器。 以前我看看書,就去做一個收音機,也會做唱機。所以看了電腦之後,我就去做一台電腦,發現很辛苦,實在是用金錢買不到的經驗。 問:你很有實作的精神? 答:我從小的時候,家中電燈壞掉,一定是我修的;隔壁開關保險絲壞掉,一定是我修的。 問:你從做裡面得到什麼體會? 答:從理論到實際成品的製造過程中,需要很多的技術和知識。 人生九○%靠命運 問:你後來為何去念博士班? 答:台大九○%的學生都出國留學,我留在國內,只有把握機會讀書。 問:我看廣達也成長得很快? 答:其實我畢業以後,也在金寶工作十五年了。在金寶工作期間,我獲得非常多的知識。 那時候也是一群人去摸索出來如何販賣、做代工?要跟客人怎麼做、怎麼談?如何跟經銷商合作?財務方面如何處理?廣達後來沒有找很多人投資,都是靠股東一起去找資金,才有今天股權比較集中的狀況。 廣達這麼大的公司沒有靠創投,很多人覺得很奇怪。每次創投業找我去講的時候,就事先告訴我:你不要講說你沒有靠創投。當時我們想找他們來投資,告訴他們多少錢一股,他們都不願意投。他們(指創投)覺得筆記型電腦產業不是很高科技的東西。 問:溫世仁先生(英業達副董事長)說很感謝你帶他進入這個行業,還說你是他這一輩子要感謝的兩、三個人之一。 答:也沒有啦。我們都是同學,一起奮鬥的同學。 問:你繼溫世仁之後擔任金寶總經理的職位,你曾說自己在這個位子上學到很多東西? 答:在那之前,我只是個工程部的主管(廠長),是個每天在實驗室埋頭苦幹的人。到總經理的位子之後,我學到如何跟客人接觸,如何把財務的事搞清楚,如何跟銀行打交道,如何看財務報表,如何以財務的眼光看公司管理,以及如何從人事的眼光看每個人。 所以,我在很短的時間內,由很內向變成很外向。我大約是在一九八○或一九八二年(三十三歲)之間,記不太清楚了,去當金寶總經理。 問:你這麼年輕就當總經理(溫世仁二十五歲當總經理),可說是娃娃兵。 答:那時候我們真的是娃娃兵。當時溫世仁當總經理,我當廠長;他不知道怎麼當總經理,我也不知道怎麼當廠長。我們那時候都是剛由學校畢業。他有做生意的經驗,所以他做總經理,我當廠長,也分擔他很多生產方面的事,減少他很多煩惱。 問:溫先生擔任金寶總經理時,工廠內很多事情有你在幕後支援,你接總經理時,有沒有人支援你做這些事情? 答:當然,公司、工廠的人才都相當齊備。 問:你算是年紀比較大才出來創業? 答:也不能這樣講,其實金寶我們也有股份。金寶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公司。因為我是一個僑生,大家一起搞金寶,也算是共同創業。畢業之後,我從來沒有應徵過工作,我做的每一個工作我都有股份。 反正都是緣分。松下幸之助說,人生九○%是靠命運。 問:你為什麼離開金寶? 答:我有我的理想。 問:廣達就是你的理想? 答:對。 滿足、自信就是幸福 問:你一直擁有股份? 答:對。反正我從來沒有寫過履歷表,也沒有申請過工作。 問:那你命滿好的? 答:不好,很辛苦。我希望有一個可以讓我不愁吃、不愁穿的老爸,那我去畫畫更幸福。 每個人把幸福定義成有好衣服穿,有汽車、有洋房。我們已經把幸福這樣定義了,那是很可悲的。 幸福是你每天都很滿足;幸福是很有自信,對自己很滿意、對生活很滿足。我們太過注意物質,這很糟糕,而且很多事情以成敗論英雄,用股價來衡量,這不是很重要的。譬如說,今天我擁有公司的股份,減少三分之一,我仍很幸福,難道我的成就就該打折嗎?不是這樣想。所以很多以數字來衡量,這是很糟糕的。 我覺得我很幸福,因為我雖是一隻烏龜,但是我很自信。烏龜很幸福,牠很安全,大風大雨牠都有殼可躲,牠也可以到處走,牠需要的不多,只要有一點水喝就夠了。牠很自由。最可憐的是貓熊。我那天跟台大校長吃飯,我告訴他我很可憐,因為很多人把我這隻烏龜當成貓熊。 問:可是不管怎樣,這幾年廣達的表現確實很好。今年筆記型電腦要做到兩百萬台,是台灣第一大。為何廣達可以脫穎而出? 答:對,這十年可以說是筆記型電腦的發展史。今天筆記型電腦可以成為這麼成熟的產品,都是這十年的發展結果。每個公司應該是開發的一分子。 我很喜歡去發現人生活上的需要,然後找一些相關的技術,成為一個產品,提供給使用者,看他喜不喜歡。 讓睡著的科技醒過來 這其中沒有什麼很大的新科技,只是把新科技組成一個新的形式,改善人的生活與工作的效率。你所做的這件事情,必須走在人家的前面,必須去發現人類的需要。這就是所謂knowledge(知識)方面的事情。這樣的一個job就是發現顧客的需要,發現讓睡著的科技組合起來。 我就是發現了個人電腦應該是隨身的機器,所以才成立廣達。很多人都需要隨身的機器,很多人的工作都是移動的,都需要隨身的電腦。當時的技術沒有辦法做這方面的機器,但我就說這有需要,我們就成立一個公司。滿足這個需要靠的不是科技,是個knowledge,只是這個knowledge是要做一個很新的東西。 為了做這個新產品,我們就去找技術,做出一個筆記型電腦,它一開始重達十五磅。慢慢地我們就成為零件廠商與客人的加工站。在加工的過程中,我們犯了很多錯誤,也經過很多波折。這個過程讓我們瞭解終端消費者需要什麼東西?如何在技術上做整合的工作?就好像一個好的廚師需要的就是找最好的材料來,他不一定需要山珍海味,也許只是一個很好的食物來供應就可以。像麥當勞、肯德基,它不是一個好的食物,可是它是一個很好的knowledge。 問:筆記型電腦應該是你們和英業達最早研發出來? 答:我們大概是與他們同時研發。我們跟他們沒有關係。我們花很長時間的接觸瞭解到,攜帶型電腦將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當時很多人覺得筆記型電腦不可能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產品。一個趨勢的發現一定要早人家一步。你比別人早、比別人用功,一定會成為一個大企業。要找到一個大趨勢,你的事業才會大。 問:你為何會抓到這個隨身的系統? 答:我們以前(金寶)做電子計算機,它是一個隨身的系統。我們發現如果電子計算機也是一個隨身的系統,那一定很好。只要你身在這個行業中,你一定還會發現可以做更多的東西。短小輕薄是我們的長處。我們比較喜歡做輕薄短小的產品。 開創靠烏龜精神 問:將一個公司從無到有地開創,很辛苦吧? 答:我只是想創一個公司,把我的意念達成,就是一個意志而已。很多事情沒有想那麼多,反正是一個意志而已。 問:那時候的資金如何? 答:那時資金不多,不過跟銀行的關係很好。因為金寶是一個很大的公司,我在金寶做那麼多年。我下來,很多銀行都支持我、借錢給我,股東也幫忙。創辦廣達以來,我們也幾乎沒有犯什麼大錯,都是make profit(有賺錢)。我們每年都賺錢。我做事業以來,都是每年賺錢。 問:這是命嗎? 答:這是烏龜精神。烏龜只會往前進,不會往後退,不會去冒險,會很穩地做。我們可以承擔自己承擔得起的風險,不去做自己不懂的事情。烏龜不會這樣子,牠會一步一步,總會比人家快。我們不會好高騖遠。 問:當初你如何架構一個組織圖,把東西做好? 答:我們的技術比別人好,沒有問題。我們整合的技術比別人好;我們自己是讀本行的。 問:你們為何能這麼快就做起來? 答:我們不是一下子成長,也是一步步起來的。我們在一起很多年,互相改進,到今天這麼好,不是由零開始的,因為廣達創立之初的經營團隊,都是有十多年經驗的團隊。很高興戴爾當時也是個小公司,我們一起從小玩到大,大家都很年輕,也很有創新能力。生意的創新模式是我們一起研究出來、一起改進,我們有非常好的互動。他們(戴爾)是以市場行銷為主的公司,我們是以技術、生產為主的公司,這樣才能互相匹配。 問:你們如何找到像戴爾這樣的伙伴? 答:他需要一個vender(賣主),我們也需要客戶。 問:如何相遇? 答:互相拜訪。這個行業很小,我們就找他公司下面的人。電子這一行,大家心胸都很開放。 問:像供應鏈的觀念是最近才在管理學界盛行,你們做到什麼程度? 答:我們很早就做。供應鏈就是戴爾把更多責任放在我們身上。 電子商務讓大者恆大 問:聽說你們也幫戴爾很多忙,有一整套的軟體設計服務。 答:其實我們不只跟戴爾搭配,不要講戴爾,這牽涉到很多業務機密。在供應鏈當中,我們跟客人是一體的,大家一起來想一個省錢的方法。廣達有很多客戶。 我們的生產基礎很大,我們的調配很方便,有很快的方法在那裡。電子商務在我們的顧客那邊是很急切,在我們這邊倒沒有那麼急切。顧客的終端消費者經過電子商務,消費者因為有電子商務可以做非常多的比較,可把中間的交易商去除掉,所以每筆訂單可以很快地到我這邊來,我們就馬上做好送給他。對我們而言,風險比較大。 但是回過頭來,如果我們產品好,我們的客人也是最好的,風險反而小。大者恆大,小公司反而難做;小公司的訂單不穩定,好的客人就很好,不好的客人很快會被淘汰。因為電子商務的關係,資料完全是攤開來的,速度很快。小的vender就很糟糕,會很快被淘汰。 在過去,一條街裡有十家汽車交易商,買車子時你要走完這十家店。現在不是,你可以上網路,請每個交易商報價。你可以在這家店看樣本車,再透過電子商務去另外一家店買東西,因此很多交易商都會被淘汰。電子商務就是這樣,讓大者恆大。電子商務會把未來的商業行為大大地改觀,人類交易的方式會完全改變。那麼,會有什麼改變?在改變當中有何商機?如何去培養商機、掌握商機?能很快吸收知識、很快接受改變的人,成長就很快;不能接受改變、很慢才改變的人,就完蛋了。 知識革命到每個人的指尖 下一個世紀,一個區域性的淘汰賽,或一個國家裡面行業的淘汰賽,都很快。李遠哲博士跟我說,工業革命一百年才發生,懂得工業文明的就變強國,擁有很多殖民地。網際網路真正帶來知性的革命,到每個人的指尖,一定會影響到每一個行業。那怎麼辦? 大國的資訊庫太大,小國家搞不過它,生意就被它搶走。現在有很多電器不一定要從台灣買,國際上有很多快遞業,你可以從網際網路訂購,去香港、美國買。 很多硬體商品都可以透過網路去訂,軟體則可以由網路中直接免費下載。軟體販賣沒有中間交易商,整個中介媒體都會因此大大改變。這個改變對我們做硬體的公司來說是好的。要由指尖掌握資訊,那每個人都要有硬體,所以很多新的硬體會產生。過去我們只是把電腦縮小,在下一個世紀,我們能不能把電腦變成每一個人的網路終端機。廣達已經有一個網路終端機出貨了。 問:廣達未來的方向是什麼? 答:目前廣達是個硬體的公司。網路的機器不光是個人電腦,會與很多不同的機器產生關連,這給我們很多很多空間發展,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未來實驗室。希望在中長期的計畫中尋找網路所需要的機器,並把技術整合起來。 問:廣達人認為你帶他們走過風雨,所以很信任你。如一九九二年的科技危機期間? 答:電腦大減價,所以很多產業都受到危機影響。 問:你如何說服銀行? 答:我們跟銀行講我們訂單很多,可能別人有危機,但我們應該沒有問題。 問:你們最早是出產什麼? 答:多媒體筆記型電腦、超薄型筆記型電腦、DVD。 問:為什麼你們可以最早做? 答:因為我們有好vision(前瞻性的眼光),還有decision,比人快一點的決定,並很確實地執行目標。 問:vision如何做? 答:多訪問客人,多去想未來的事情。 要做飛天的馬 問:你曾提到台灣的廠商不是標準的製造者,我們都是標準賽中的賽馬。如何成為一個好的賽馬? 答:我們要做的是飛天的馬。英特爾(Intel)說筆記型電腦要做一個共同的規格;我說不,我有我的規格,從來沒有辦法規格過。我們要做我們的筆記型電腦。 問:在這個筆記型電腦產業,台灣扮演什麼角色?未來又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答:因為台灣這個工業,以系統廠商而言,我們也做大廠商的代工,大廠商有他們要求的樣子,我們以我們的技術來完成,但尊重大客戶的統一設計。做給IBM、HP、Dell的樣子都不一樣,另外做clone market(地頭蛇市場)的ODM(承接設計生產)。華碩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他們自己先做設計,然後給每個客戶都是同樣的產品;再來就是OBM,就是做自有品牌,像Acer就是有自己的品牌。我們只做前面兩個,不做品牌。現在都是OBM比較差,我們都要選擇對企業有利的地方。 筆記型電腦還有很多很多新的發展。在無線通訊方面,安全上的考量(譬如筆記型電腦被人家盜用的話怎麼辦),也是一個相當值得注意的方向。 問:美國的科技業者設定標準,台灣的資訊業者都只能做標準賽中的賽馬嗎? 答:當然淘汰賽會愈來愈激烈。每個公司都有它的利基,譬如有這麼多公司做照相機,每家照相機廠商都有它的利基。不能me-too,別人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你沒有利基,就會被淘汰。這是很自然、很公平的事情。 尤其在系統廠商,它不是生產base(基礎)的公司,它是idea base,(以創意、點子為基礎)的公司,知識(knowledge)很重要。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成功的一切。品質是必須,成本是必須,品質與成本是最基本的條件,好像一個人有兩隻手、兩隻腳;最後是腦,腦則決定一切。現在是Intelligent Intensive Industry, 智慧密集產業。 問:廣達所累積的專業是什麼? 答:從市場找到客戶所需要的性能,另一方面將發展出來的技術整合起來,讓速度又新又快。 有好奇心與企圖心才能創新 問:你如何加強廣達的知識?聽說你很重視研發創新? 答:其實我們過去成功是因為有很多創新的東西,我們得了很多設計的獎項。一個不變的道理:我們的產品有沒有價值?有沒有很多的創新在裡面?能不能改善人類的生活?以後的人可以非常樂觀,可以有很多很好的應用。我們有很多很好的廠商,給我們很多很好的創意。 問:如何累積出很好的創新? 答:好奇心,要有好奇心與企圖心。我說,你們如果沒有創新,就不會有進步。但是我們在企業很鼓勵好奇心,也很鼓勵創新。在企業,有創新的人會得到很好的獎勵。 問:給他什麼樣的報酬? 答:這個,不能講。每個人被肯定、被重視,就會有好的收穫、好的升遷,也有獎金,被鼓勵、也被賞識。 問:你如何平衡生產線工程師與研發部門工程師的待遇?研發工程師並沒有馬上帶來現金,你如何去衡量他們的表現? 答:多鼓勵,多跟他們說話,多看他們,多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問:很多合夥人在一起久了,很不容易相處? 答:這是很不容易。相處的藝術,這很難講得出來。如果對事情有共同的理想,有互補的個性,有相同的工作習慣,一路走來,才能一步一步邁向成功。 問:你怎麼和人相處? 答:好幾個人聚在一起,這就是緣分吧,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長處。 問:你有沒有比較喜歡什麼樣特質的人? 答:不自私的、能夠為大局著想、犧牲的人。 做人做事不要太裝飾 問:一開始你怎麼看人? 答:這不是看的。每個人的路可能不一樣,每一條路都可以走,只是不同的路而已。何況是一個事業的成功,是你的目標才重要。你告訴人家說,要成功是怎樣?很多企業的成功,理念很重要,就像生活,你好好觀察別人的技術,好好找,可能未來幾年會很成熟,很適合用的。 問:做這種抉擇很容易嗎? 答:很多東西都是命運。我都能很開心地去做。我的意思是說,不一定要逼自己做不願意做的事。人生就是很簡單、很基本。大學?你自己要摸索啊,你自己的興趣,要把它搞懂。另外,做人做事不要太裝飾,就是反璞歸真,真心的、不要忘了本。 問:像你很多東西跟人家不一樣,也是很晚很晚才上市,你也不是追求很多? 答:企業到一個成熟階段,就需要很多資金,才去上市。 問:你希望廣達成為什麼樣的公司?哪些架構要搭建好? 答:希望能夠成為國際的公司,培養員工好的創造力、國際競爭力、創意,能夠行銷到世界各地。 問:你有沒有什麼壓力? 答:人開開心心的就好。我很喜歡藝術,根本也不是什麼幫助。 問:你做LCD(薄膜液晶面板)是不是太晚?比起達?與奇晶? 答:這沒有早晚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的問題;半導體你覺得晚嗎?錯就是錯,對就是對,我們有很好的人。 問:你怎麼樣去觀察這個人是錯還是對? 答:我在這行已有十五年了,做個領導人有兩件事:一是sense要對,二是找的人也要對。當總統也是要這樣嘛,找人很重要的。 問:你花多少時間找人? 答:這不是花時間,是找對的或是不對的人。 問:你都找對人,沒有換過人? 答:沒有。這是做領導人的一個特質。 問:你怎麼樣留住人才? 答:讓他在這邊很開心,你要很瞭解他的工作、方向;然後,他做得好你讚美他,他做不好你讓他改變過來,讓他有成就感,這樣就好了。 問:這十幾年都很順,你有沒有什麼挫折? 答:不要談挫折(大笑三聲),過去不重要,未來才重要。 問:你常去故宮,有沒有什麼感受? 答:我有一次去北京故宮,還去看皇陵,那是九一年,有很大的感受。皇帝生前那麼有權威,死後墓還不是被別人盜,我看開很多。 問:你會不會覺得你的工作滿勞累的? 答:是啊,滿勞累的。我一九七二年創業到現在,每天工作。創業很辛苦。電子業滿辛苦的,變化太快,決策很快,一跌就跌得很重,你不能有失敗。 問:你覺得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所面臨的衝擊是什麼? 答:知識革命、網際網路革命、資訊革命時代,所以擁有資訊管道更多的企業或國家,都可以超越、可以控制更多。未來,台灣可以掌握資訊管道的多寡,關係著國家盛衰的關鍵。 問:那麼企業要可以怎麼做? 答:以﹁國際化﹂為目標。 問:廣達要調整為國際化大公司,如何做? 答:國際化定義是公司運作不分國際,不分民族。這是我們要去學習的。廣達目前還沒辦法,還言之過早。過去廣達已有十年生聚,未來還要有十年教訓,才有可能成為國際化的公司。 問:你很務實?從念書時就很務實。 答:對!(莊素玉、蔡明珊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