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自產、自製食物
康乃爾大學食品管理科學家們目前面對的挑戰是要設計出美味、誘人、營養的菜點讓太空人上月球、火星、木星享用,而使用的食材只限於能在太空以水耕法種植的廿餘種農作物。不僅如此,這些食物的成分和以之作成的菜色,也必須相對地能讓太空科學專家在太空輕鬆製作出來。另外,整個製作歷程必須比從地球運送現成食品便宜。
參加這項計畫的專家已經放棄了冰凍、乾燥食品或者從牙膏管擠出的食物,這些食物太空人以往均不屑一顧。
為了讓他們的健康和能量能長久保持,太空人將必須攝食,而且食物必須可口。住在地面基地太空站的太空人和被迫吃罐頭的自由漂浮太空人不一樣,他們有足夠的重力把食物保持在碟子上,因此食物的選擇擴大了,但也要求食物要好看。此外,如太空食物專家烹特所說:「人們在密閉系統住久以後,食物會變得是無比重要之事。」
康大研究人員工作已一年,太空總署撥了五十萬七千美元補助金讓他們研究三年,目標是在火星建立殖民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說他們從有限的成分已製作出好些東西,令他們很興奮,這些食物無一取自動物。
動物在太空站會和太空人爭氧氣與食物,加重回收消化廢料的工作。另一方面,植物可清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出人體亟需的氧與水。此外,人體廢物經清潔後還可供給植物液體與營養豐富的肥料。在所有可能的方面,一座遙遠太空站內的環境必須自給自足,不斷循環使用物質並再生基本資源。
康大的羅芙絲設計的素菜中,比較吸引人的包括紅辣椒湯乳酪、素肉,配以全麥餅、墨西哥番茄辣醬和豆腐酸乳,甜點是甜馬鈴薯派。
康乃爾大學旅館管理系講師史派斯說:「我們正朝國際食譜發展,希望製作出文化多樣化的美食。畢竟,太空站不太可能只有美國探險家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