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機械化之發展
台大農機系 馮丁樹 方煒
台灣自光復後,農業迅速成長,間接扶植工商業之發展,其成長且有青出於藍的趨勢。這種此消彼長的變化,在近二十年的發展當中更為顯著。從前以農業為骨幹的經濟型態,已完全蛻變為以工商業為主的經濟體系。農業與非農業所得差距乃逐漸加大,農村勞力大量外移,工資上漲,造成農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其影響所及,農業之成長乃逐漸趨緩。
為求農業更上一層樓,農業機械化之促進及自動化程度之加強,均屬必要措施。近幾年來,政府已在此一方面投注相當心力,進行研究與開發,期能值此農業轉型之際,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農機政策
在整個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政府的持續支持應是台灣農業機械化成功之關鍵。民國五十九年以降,政府大力推行農業機械化,先後實施『加速推行農業機械化方案』四年計畫(59年至62年)、『加速推廣稻穀烘乾機』四年計畫(64年至67年)、『設置農業機械化基金促進農業全面機械化』四年(68至71年度)計畫,並列入國家十二項重要建設。由政府逐年籌措四十億元,設立農業機械化基金,辦理農民購買農機貸款、農機補助、農機訓練、農機代耕、農機研究發展及有關措施﹐使本省稻作達到高度機械化的程度,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利用此基金,農民購買農機時可享受低利長期貸款。若為新型農機亦可獲得補助﹐其補助標準為農機售價之10至50%。
近幾年來,鑑於農業成長率趨緩,永續性農業觀念的抬頭,農業轉型已勢在必行。農業生產自動化之工作亦開始進行﹐以期能降低生產成本﹐使農業步入現代化之林。
一、組織系統
推動農業機械化的行政系統由上而下可分為中央、省(市)、縣(市)及鄉鎮等四個層次,行政院設農業委員會主管全國農、林、漁、牧及糧食行政事務,並對省(市)政府執行有關農業事務有指示、監督之責。全國農業機械化的行政系統可以附圖表示之:
二、相關措施
(一)新型農機示範推廣:
新型研發之農機須先行示範推廣方能為農民所肯定﹐並樂意使用﹐此項工作其為重要。近年來除已完成稻作機械及機械化栽培體系外,並提供農民多樣化的雜糧及園藝機械。就田間作業機械化程度而言,在水旱田整地、水稻插秧及收穫方面均已高達98%以上,水稻及雜糧機械乾燥達72%,雜糧作物機械播種達85%,機械收穫達44%,平均每公頃耕地馬力數已超過二馬力。
(二)農機操作、保養、修護訓練
為養成農民正確使用農機及保養方法,並熟練田間操作技術,以提高農機的利用效率,農委會每年補助辦理各種農機教育訓練﹐如農民農機操作、農機業務承人員講習、農校農機科教師講習、農試所及改良場農機人員講習及代耕業務人員之農機使用講習等。
此外,為提升農機人員素質,增進勞動生產力及維護公共安全,確保服務品質,由台糖訓練中心及八個農校辦理農用曳引機駕照考試。內政部職訓局並委託台糖訓練中心或農校每年辦理農機修護技術士技能檢定,及格者發給職業證照,以提升農機修護之技能水準,提高技術人員之社會地位。
(三)農機貸款及補助
為融通農民購買農機資金,自六十八年起設置農業機械化基金、分由土地銀行、農民銀行、合作金庫及設有信用部之鄉鎮農會辦理農機貸款。七十五年起將農業機械化基金併入農業發展基金繼續運作,凡國產或進口農機經農委會核定在案者均可申請貸款。目前年利率為5.5%,貸款年限最長為七年,分期償還。實施以來,因減輕農民負擔,反應良好﹐每年貸款維持在20億元左右,對於推動農業機械化助益至大。此外對新型國產農機並給予為售價之10%至50%之補助﹐以加速新機種之推廣。
(四)農機性能測定
凡新型農機申請列入農機貸款或補助之機種時,均須通過性能測定,取得合格證書,目的在確保產品品質,維護農民權益。此項工作目前係委託台灣省農業試驗所辦理。
(五)農機試驗研究
農委會對農業機械的試驗研究及改良工作,一向極為重硯,並列為推動農業機械化重要措施之一,目的在開發適用於台灣農業環境的農機,供給農民使用。在研究項目方面,大致可分為雜糧機械、園藝及特作機械、農產品收穫後處理及儲藏機械、畜牧機械、坡地機械及新興科技在農機上之應用研究等。
(六)鼓勵農機生產製造
農機的研發過程可以包括規劃設計、繪圖試造、田間測試、改良定型、技術轉移、生產製造及示範推廣等幾個過程。由產官學研等各界聯合進行。但最後仍有賴廠商進行製造與販售。俟廠商的新型農機問世後,農委會再辦理示範觀摩,並配合貸款補助等優惠措施,將新型農機推廣給農民採用,同時經由專家輔導,協助廠商改善製造技術,並灌輸合理化經營觀念,以求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使農機售價得以逐步降低。
(七)輔導水稻育苗中心及雜糧農機代耕中心,推行大面積機械化代耕作業
為加速推動插秧機械化,適期供應機插所需秧苗,解決農民個別育苗之麻煩及節省勞力和成本,自六十二年度起輔導農民或農民組織,設置水稻育苗中心,至八十一年六月底止全省計已設置1,173處,分布於全省212鄉鎮市,每處育苗中心每期作供苗面積平均100公頃以上。全年供苗總面積達31餘萬多公頃,佔稻作面積60%以上﹐對於配合擴大水田經營規模,推行委託代耕及委託經營,促進稻作全面機械化貢獻極大。
此外,為解決農村勞力缺乏,並配合稻田轉作計畫之實施,自七十一年度起輔導農民設置408處雜糧作物農機代耕中心,促使雜糧作物生產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農民轉作雜糧意願。
(八)發展農業自動化,開拓農業機械化的新領域
農委會自八十年度起開始推動農業自動化計畫,第一個五年計畫重點在引進國外技術及設備,培育自動化農業人才及建立自動化生產系統所需的各種技術能力,第二個五年計畫則以第一期發展的成果為基礎,成立示範設施,擴大推廣體系,協助農民及民間企業利用自動化設備從事農業生產,加速農業發展,以促進農業升級。
典型的如種苗自動化生產體系,農、園藝作物自動噴藥自動化及果園灌溉自動控制系統等。以產業項目為準,依據市場需求潛力,選擇重要產業,推動一貫性生產、管理及行銷的自動化,使該產業之生產環境提升,提高效率。
(九)建立農業自動化技術服務團協助建立三生三化之現代化農業
農委會自八十年度起開始推動農業自動化計畫, 相關各項措施除前述各項之外,亦動員自動化相關的農政單位與學術界人士組成
農業自動化技術服務團,進一步相關內容如團員,成立宗旨與服務範圍等請參見相關網址。
農機研究發展重點
(一) 雜糧機械之研發與改進
1.研究雜糧真空精確播種機械。 |
(二) 園藝及特用作物栽培及收穫後處理機械研製與改進
1.蔬菜播種育苗、移植、管理、採收及清洗、預冷、冷藏等作業機械及技術研究。 |
(三) 畜產機械之研究與改進
1.發展牧草收割機械及青貯處理設備。 |
(四)新興科技在農機上之應用研究
1.開發電子式及光電式果實選別分級機械與技術。 |
(五) 山坡地農業機械之研究具改進
1.研發坡地果園、茶園、草地等規劃與作業機械。 |
(六) 農作物生產自動化
1.設置穀物倉儲及加工作業自動化系統。 |
(七) 漁業生產自動化
1.研究密閉式自動化循環水養殖系統。 |
(八) 畜牧生產自動化
1.設置雞蛋生產收集、檢驗、分級及包裝自動化設備。 |
(九) 農產品服務業自動化
1.發展農產品分級包裝及肉品分切自動化。 |
結語
台灣推動農業機械化已歷經三十載, 尤其近十年發展快速,使稻作達高度機械化程度,在亞洲僅次於日本,而與第三位之韓國比較, 台灣超越甚多。這種機械化的過程不但需具硬體的設施,尚要有制度化的軟體配合。 我們的育苗中心及代耕中心制度都值得驕傲於世界,配合適當的機械,使農機之使用得以普遍推行。 但今日農業成長已趨緩,農機僅能維持其局面。為期有所突破,今後農業機械化將朝向大型化、 自動化、舒適化及省能源之途徑發展,此尚有賴農機研究改良、加強辦理農地重劃、 強化農民代耕組織、農機教育與訓練等措施密切配合,方能奏效。
農業的領域亦不只自限於傳統的田間作業,由本文所介紹各項研究題目可瞭解到其範疇涵括 農、林、漁、牧及服務業,其包括層面亦不只在生產面,尚有儲藏、加工、運輸與銷售面等。 農業社會時代頗難理解機械對產業的影響,但農業機械化後的成就已是有目共睹。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自動化是現代化的必然途徑,機電整合與資訊系統在生物性產業上的應用為 潮流之所趨,也是我們農機人將來必走的路。